【言犹在耳的故事和含义简短】“言犹在耳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说话的声音还仿佛在耳边回响,形容说的话让人印象深刻,久久难忘。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对过去话语的回忆或对某人言语的深刻印象。
一、故事来源
“言犹在耳”最早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。故事讲述的是晋国大夫子犯(即狐偃)与晋文公之间的对话。当时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获胜,他问子犯:“吾与楚战,其胜也,其败也?”子犯回答说:“臣闻之:‘君子不重伤,不禽二毛。’今君既胜,又不加焉,是无仁也;若不胜,是吾君也,吾将从之。”晋文公听了后非常感动,说:“子犯之言,言犹在耳。”
这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,成为“言犹在耳”的典故来源。
二、成语含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言犹在耳 |
拼音 | yán yóu zài ěr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 |
含义 | 形容说的话仍然清晰地在耳边回响,表示印象深刻或记忆犹新 |
用法 | 多用于回忆过去的话语,强调其影响深远 |
近义词 | 言犹在耳、余音绕梁、铭刻于心 |
反义词 | 置若罔闻、置之不理、忘得一干二净 |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回忆长辈教诲
“他临终前的话,言犹在耳,让我至今难以忘怀。”
2. 表达对朋友承诺的铭记
“你说过要帮我实现梦想,言犹在耳,我一直在等你。”
3. 感慨过去的教训
“那次失败的教训,言犹在耳,提醒我做事要谨慎。”
四、总结
“言犹在耳”不仅是一个描述声音仍在耳边回响的成语,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,体现了语言的力量和记忆的深度。它提醒我们,一句话可能影响一生,因此说话要慎重,做人要真诚。
通过了解它的出处、含义及使用方式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,在生活中传递更多温暖与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