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虚左以待的基础解释】“虚左以待”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,常用于表达对贤能之人的尊重与礼遇。该成语出自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,讲述的是刘邦在任命陈平为丞相时,特意将左边的座位空出来,表示对他的重视和信任。因此,“虚左以待”也常用来形容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诚心邀请。
以下是对“虚左以待”的基础解释进行总结,并结合其来源、含义、用法及示例等内容,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虚左以待 |
出处 | 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 |
字面意思 | “虚左”指空出左边的座位;“待”是等待的意思。合起来即“空出左边的位置来等待”。 |
引申含义 | 表示对贤才或尊贵之人的重视和礼遇,体现一种谦逊和敬重的态度。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正式场合,如招聘、邀约、政治、外交等,强调对人才的尊重与重视。 |
近义词 | 空位以待、虚位以待、求贤若渴 |
反义词 | 漠不关心、视而不见、轻视人才 |
常见搭配 | 虚左以待贤士、虚左以待良才、虚左以待高人 |
现代应用 | 企业招聘、政府招揽人才、学术机构聘请专家等场景中广泛使用。 |
文化内涵 | 体现了中国古代“尊贤重士”的思想,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人才的重视。 |
总结说明:
“虚左以待”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文化象征,代表着一种尊重人才、重视智慧的社会风气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面对优秀人才时应保持开放、包容和尊重的态度。
通过了解“虚左以待”的起源与内涵,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在语言表达和文化传承中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