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理屈辞穷造句】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,成语“理屈辞穷”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理由不足、无法自圆其说而无言以对的状态。掌握这一成语的用法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。
以下是对“理屈辞穷”的总结及常见造句示例:
一、成语解析
词语 | 理屈辞穷 |
拼音 | lǐ qū cí qióng |
含义 | 因理由站不住脚,无话可说。 |
出处 | 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子路曰:‘君子尚勇乎?’子曰:‘君子义以为上。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,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。’”(后世引申为理屈词穷) |
近义词 | 无言以对、哑口无言、无计可施 |
反义词 | 言之有理、据理力争、辩才无碍 |
二、常见造句示例
句子 | 说明 |
他被对方问得理屈辞穷,只能低头不语。 | 表现因无法反驳而沉默。 |
在辩论中,他因为准备不足,最终理屈辞穷。 | 强调准备不足导致失败。 |
面对质问,她一时理屈辞穷,不知如何回应。 | 描述突发情况下的无措。 |
老师指出他的错误后,他理屈辞穷,只好承认错误。 | 展现面对权威时的无奈。 |
他试图狡辩,但终究还是理屈辞穷。 | 体现逻辑漏洞导致失败。 |
三、使用建议
- 适用场合:适用于描述人在争论或质疑中因缺乏依据而无法继续辩解的情境。
- 语气色彩: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,带有轻微的贬义或中性色彩。
- 搭配对象:通常与“被……问得”、“面对……”等结构搭配使用。
通过合理运用“理屈辞穷”,可以更生动地描绘人物在言语交锋中的状态,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在实际写作中,应注意语境的恰当性,避免滥用或误用。